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院在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斩获佳绩

撰稿:张博雅责任编辑:姜子岳摄影:审核:于基伯 日期:2025-08-15 阅读: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图片来源 能动学院
摄影 审核 于基伯

参赛成员合影

获奖情况

8月8日至11日,由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顺利举行。我院在本次竞赛主赛道中斩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产业命题赛道铜奖1项。

本届大赛以“绿色低碳,奔向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国692所高校参与,共收到7736件有效作品,并汇聚了来自85所高校的254件产业赛道作品,赛事规模创历史新高。经过网评、会评的激烈角逐,最终131所高校的338件(含20件产业赛道作品)优秀作品脱颖而出,会师决赛现场。在为期两天的决赛中,参赛队伍通过现场路演和集中答辩等环节展开精彩角逐,竞逐绿色科技巅峰。

在众多参赛项目中,由学院讲师钱琳、教授刘方指导,常思雨、汪鹏、赵磊、李同、彭博奕五名同学参与的“‘烷’转低碳—超低浓度瓦斯自维持催化氧化系统”项目,以及由副教授齐聪指导,余展鹏、王妍哲、李言辉同学共同研发的“3+2”多维度海水蒸发淡化系统荣获一等奖。“‘烷’转低碳”项目团队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攻克了超低浓度瓦斯难以自维持稳定氧化的技术瓶颈,采用“催化剂构筑-回热器开发-系统集成“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甲烷高效转化与余热回收利用的双重目标,填补了国际超低浓度瓦斯处理领域的空白,为煤矿瓦斯低碳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3+2’系统”聚焦水资源短缺与固废处理挑战,以废弃衣物为基材制备高效太阳能蒸发器,集成仿生结构强化凝结。该系统推动固废资源化,降低制水成本,性能优异,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缓解水资源短缺提供创新方案。

由学院教授陈宁指导,李泉润、龚明雄、郭耀辅、景晓嫚、钟逸轩、张楠、李勇栋同学共同研究的项目“‘离子驭风’低温等离子节能建筑玻璃幕墙”项目,以及由教授刘方和讲师钱琳指导,李吉龙、李莹、王崇萱、曹运齐、纪晨欣、宋炜栋、任晨萌同学共同研究的作品“奇‘斯’妙用—煤矿低浓度瓦斯多孔介质催化氧化及热量高效利用系统”获得二等奖。“离子驭风”项目针对普通幕墙的能耗大的痛点,运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多电极轮替负载控制策略、与玻璃一体化透明镀膜电极与传统玻璃幕墙结构相融合在不影响传统玻璃幕墙美观和功能的前提下,实现高保温性能和低制造成本,为实现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贡献重要力量。“奇‘斯’妙用”项目作品通过多孔介质催化氧化+瓦斯浓度智能调控+热量高效利用,解决了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烧不着、波动大、用不好的难题,实现了废弃能源的回收并显著降低碳排放,助力煤矿瓦斯减排及利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

据悉,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和社会实践调查竞赛。该竞赛紧密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等国家重大需求,坚持“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主题,积极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在教育部的关怀指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已发展成为高起点、精品多、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大的全国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

本次全国节能减排竞赛中学院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院长期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见证,也是指导教师精心培育和学生刻苦钻研的成果结晶。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竞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持续输送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