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企业专家进课堂—校企联合授课赋能工程伦理教育

撰稿:责任编辑:研究生办公室摄影:审核: 日期:2025-05-06 阅读: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图片来源
摄影 审核

授课现场

授课现场

2025年4月30日下午,能动学院在文昌校区逸夫楼邵合一教室成功举办了《能源动力(动力工程I)领域工程伦理》课程第二场产业专家进课堂活动。此次活动特邀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山西公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金继源高级工程师作为授课人,面向能源动力专业学位2024级博硕士研究生,聚焦“新能源发电工程实践中的工程伦理”,深度融合行业前沿与伦理教育,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注入责任担当的“精神内核”。

金继源以国家电投“绿色、创新、融合,真信、真干、真成”的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结合自身在新能源领域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系统阐释了工程伦理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新能源发电工程绝非单纯的技术实践,而是涵盖社会责任、环境影响、经济公平的复杂系统工程,工程师需在技术创新中坚守伦理底线,平衡多方利益相关者诉求。”课程伊始,金继源高工从工程伦理的核心框架展开,解读了新能源工程伦理的定义、利益相关者范畴及核心原则(责任、公正、诚信、可持续发展)。他特别强调:“工程师需直面‘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长期与短期利益’等典型伦理冲突”。其分享的某风电场项目案例中,通过建立社区就业扶持与生态补偿机制化解邻避效应的实践,让抽象的伦理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引发学生对“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深度思考。

作为“动力中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次授课巧妙将工程伦理与家国情怀、行业使命相结合。金继源以国家电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能源项目为例,讲述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尊重当地生态文化、履行环境修复责任,展现中国工程师的国际担当。他强调:“能源动力领域研究生肩负着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历史使命,必须以‘以人为本’为价值坐标,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提前进行伦理预判,避免技术滥用风险,守护创新的‘道德边界’。”课堂上,师生围绕“新能源项目中的伦理决策优先级”“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路径”等问题展开热烈互动。2024级博士生张同学表示:“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工程伦理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规范,而是渗透在每个技术决策中的价值选择。未来将以‘安全优先、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在科研中践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

此次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通过邀请行业资深专家走进课堂,将企业真实工程场景转化为教学案例,既强化了研究生对工程伦理规范的认知,也推动了“知行合一”育人目标的实现。此次课程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该校在能源动力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已形成“理论教学—实践赋能—价值塑造”的立体化育人模式,为工程伦理教育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需求提供了创新范本。